撰文者:謝馥年醫師
「醫師,我又長粉瘤了!該怎麼辦?」
在皮膚科門診常常遇到患者身上長膚色凸起小腫瘤,中央有輕微黑點和凹陷,擠了以後會有異味,有時候甚至會感染化膿,其實這就是粉瘤。
![]() |
在背上反覆發炎的粉瘤,病人常抱怨疼痛、異味,以及化膿感染 |
到底粉瘤是什麼呢?為何會復發?又該如何預防與治療呢?為大家解答。
一、粉瘤是什麼?會有什麼症狀?
其實粉瘤就是表皮囊腫,學名是epidermal cyst or follicular cyst, 是一種良性的皮膚腫瘤、也是所有皮膚囊腫中最常見的。
在病理切片下,他是鱗狀上皮細胞所組成的囊袋,裡面包有角質Keratin,角質其實就是毛囊分泌的蛋白質。
表皮囊腫會出現在身體的任何位置,一般沒有感染不會有症狀,大小大約一到三公分左右,中央常常會有凹陷、會流出灰色、有異味的角質成分。
表皮囊腫如果破裂或是感染,就會引發紅腫熱痛、甚至會有膿瘍、發燒,有時候感染更深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的產生。
![]() |
粉瘤若破裂或是感染,臨床上會出現紅腫熱痛,甚至出現膿瘍,有時候甚至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。 |
二、我為什麼會長粉瘤? 什麼人容易長粉瘤?
粉瘤是上皮細胞演化而來的良性腫瘤,原因不明,目前認為是皮膚經過受傷之後,在癒合過程中異常增生、將角質包到皮下組織,導致表皮囊腫產生。
根據統計,體重較重、30~40歲以後、容易長痘痘的病患較容易有表皮囊腫的產生。
三、粉瘤該如何治療?
一般來說,無症狀的粉瘤是可以觀察、不需要治療的。
但是若是表皮囊腫有發炎、被感染,導致紅腫熱痛,可以考慮的治療包括
1. 切開引流治療:
若是化膿、發炎反應太強的粉瘤,醫師會局部利用刀片或是小針切開,將內部的化膿角質引流出來,後續待粉瘤縮小以後可視情況局部切除、避免復發。此外,提醒患者不要自己嘗試把粉瘤切開、常因此引發繼發的二次細菌感染、造成更嚴重的發炎反應。
若是化膿、發炎反應太強的粉瘤,醫師會局部利用刀片或是小針切開,將內部的化膿角質引流出來,後續待粉瘤縮小以後可視情況局部切除、避免復發。此外,提醒患者不要自己嘗試把粉瘤切開、常因此引發繼發的二次細菌感染、造成更嚴重的發炎反應。
2. 口服及局部抗生素治療:
若是較小、初期的發炎粉瘤,利用抗生素可抑制發炎反 應。
若是較小、初期的發炎粉瘤,利用抗生素可抑制發炎反 應。
3. 局部注射:
利用局部類固醇注射、合併抗生素治療,也可以改善小的發炎性粉瘤。
利用局部類固醇注射、合併抗生素治療,也可以改善小的發炎性粉瘤。
4. 手術切除:
發炎感染中的粉瘤是不適合進行手術的,建議先將發炎反應治療好、後續再進行手術切除。
發炎感染中的粉瘤是不適合進行手術的,建議先將發炎反應治療好、後續再進行手術切除。
手術治療的粉瘤,能將粉瘤整個囊袋取出,幾乎能夠百分之百治癒、避免復發。 |
而對於沒有發炎的粉瘤,手術治療因為能將粉瘤整個囊袋取出,幾乎能夠百分之百治癒、避免復發。對於曾經發炎感染的粉瘤,因為囊袋會和周圍組織黏的較緊,手術取出相對較為困難,因此切除後、復發率也稍微高一些。
疑似病變的粉瘤,醫師也會建議直接切除做病理化驗。此外、手術切除因為有深度、將囊袋取出做縫合,所以一定會留下疤痕的。
四、我有粉瘤、平常該注意什麼?
- 無症狀粉瘤是可以觀察、不需要治療的。在門診常常看到患者在內衣附近的粉瘤反覆感染,平時請穿著寬鬆、乾淨的衣物,避免時常碰觸粉瘤。
- 保持粉瘤周圍乾淨、若有感染的情況務必每日消毒換藥。
- 對於發炎的粉瘤,請務必遵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。若有接受抗生素治療請不要任意停藥、要將療程服用完畢。
- 每日洗澡觀察粉瘤的情況,若是周圍有紅腫熱痛,或是局部發膿、有疼痛感,請務必提早就醫。
五、如何避免粉瘤復發?
目前並沒有有效的方式能夠不讓粉瘤產生。
對於已經長出來的粉瘤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於避免粉瘤發炎,患者應避免外傷、感染、抽菸、保持均衡飲食;內在方面減少壓力以及充足的睡眠。
平常請穿著寬鬆、乾燥、乾淨的衣物,避免用手反覆碰觸粉瘤,保持粉瘤附近的皮膚乾燥、乾淨。
手術切除雖可以使單一粉瘤不再復發,但是身體其他部位還是可能會再長的。
粉瘤是很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,若有局部紅腫熱痛的情況,建議提早就診,讓皮膚科醫師及早協助您。
Copyright © 2020謝馥年 版權所有
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回覆刪除